[摘要] 對廣大二、三線城市來說,“限購令”似乎顯得多余。在土地財政的驅動下,眾多城市的房地產投資連續(xù)多年維持高增速,導致樓市供需關系逆轉。今年以來,樓市成交持續(xù)低迷正是這一大背景的產物,這也是多個城市松綁限購、刺激需求的誘因。那么,松限購果真能刺激樓市嗎?
樓市松綁限購“蔚然成風”。有機構統(tǒng)計,目前全國已有23個城市不同程度地松動限購,占所有46個實施限購城市的一半。從樓市調控角度看,“去行政化”無疑是較科學的決策,但在供需關系逆轉的大背景下,解除“限購令”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。在市場形態(tài)發(fā)生劇變的“后限購時代”,如何穩(wěn)定房地產市場、消除土地財政依賴將是各級政府面臨的更大考驗。
過去幾年,“限購”一直被視為樓市調控的標志性政策。2011年以來,樓市從“短缺時代”過渡到“過剩時代”,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限購政策的“以時間換空間”。時至今日,對于北、上、廣、深等供需關系仍緊張、投機和投資欲望強烈的城市來說,“限購令”仍有存在的價值。
對廣大二、三線城市來說,“限購令”似乎顯得多余。在土地財政的驅動下,眾多城市的房地產投資連續(xù)多年維持高增速,導致樓市供需關系逆轉。今年以來,樓市成交持續(xù)低迷正是這一大背景的產物,這也是多個城市松綁限購、刺激需求的誘因。
那么,松限購果真能刺激樓市嗎?
需要注意的是,與一線相比,二、三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原本就普遍存在范圍小、門檻低的情況,實際效果有限。同時,由于執(zhí)行層面存在松動情況,很多城市的“限購令”實際上已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態(tài)。也就是說,“限購令”松綁至多會影響樓市預期,不能真正刺激樓市。指望松綁“限購令”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,顯然并不現(xiàn)實。
可以說,在供需關系逆轉的大背景下,“限購令”的作用正弱化。房地產市場已告別爆發(fā)式增長階段,呈現(xiàn)出一些新的特征。例如,房地產投資高增速終結,房價告別大起大落,房地產業(yè)在國民經(jīng)濟中的比重下降。在“后限購時代”,這些特征將逐漸凸顯,給房地產市場帶來真正考驗。
首先,如何彌補政策的缺口?行政化調控手段退出后,必然需要市場化手段來頂替。但與“限購令”的迅速退出相比,長效機制的構建速度不盡如人意。未來一段時間內,如何盡快實現(xiàn)個人住房信息系統(tǒng)聯(lián)網(wǎng)、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、構建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等等,將給政府部門帶來考驗。
其次,如何消化過剩庫存?很多城市房地產庫存已嚴重積壓。既然取消“限購令”的作用有限,如何進一步刺激需求、消化庫存、防止區(qū)域樓市“崩盤”風險,是地方政府面臨的課題。
再次,如何破除對“土地財政”依賴?房地產市場告別爆發(fā)式增長意味著“土地財政”將逐漸終結。對于習慣了以土地出讓金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地方政府來說,不啻經(jīng)歷“斷奶”的陣痛。在市場的倒逼下,如何度過陣痛期將給地方政府帶來考驗。
最后,如何維持經(jīng)濟的增速?在國民經(jīng)濟結構中,房地產業(yè)曾享有“支柱產業(yè)”的地位,但過去12個月,房地產投資增速一直低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,說明該地位已名不副實。房地產業(yè)“退潮”后,上下游的數(shù)十個產業(yè)可能面臨收縮,進而影響經(jīng)濟增長。地方政府如何扶持其他產業(yè)、培育新的經(jīng)濟增長點,同樣是一項重大課題。
驗房
網(wǎng)站簡介 | 招聘信息 | 會員注冊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方式 | 網(wǎng)站地圖
Copyright ? 2012 hnr.cn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映象網(wǎng)絡 版權所有